2月19日下午,永旺(HK00984)深圳宝安中心店人潮涌动,大排长龙,但这不代表超市生意兴盛,而是该门店闭店前的一波热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永旺宝安中心店将在本月末终止运营,这家经营了13年的老超市将告别周边居民。
永旺宝安中心店所在商场门口贴出的告示称,由于公司战略布局优化调整,该门店将于2月28日营业结束后终止经营,公司也会开展一系列商品优惠活动。
深圳永旺东湖店、深圳永旺丹竹头店正常营业,这也代表着未来在深圳仅剩两家永旺门店。
在永旺店内,多处可见“结业清货”“最后一次均一价活动”的字样,很多顾客选购折扣商品后,推着满满的购物车结账。到2月19日下午,部分食品、日用品货架已经被选购一空。
有店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均一价”是指部分商品的价格统一定为10元或20元,原本10多元甚至30多元的商品都按此价销售。目前正值超市结业阶段,部分商品已经售罄,并且不会再补货。
记者在现场得知,永旺宝安中心店已营业13年,每年大约会有3次均一价活动,平时促销模式也大致如此。“前几天都人山人海的,昨天人更多。你看着生意很好,但老板不赚钱。”店员说。
实际上,记者在现场对多款常见日用品和食品折后价与网络渠道作对比后发现,永旺店的优惠力度并不明显。有带小孩的顾客在清洁用品货架前看了看,最终又将商品放了回去。她和记者说:“平时活动价格也同样是这样,(关店)也没多少诚意。”
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永旺1996年进入内地市场,最初名为“吉之岛”,主体业务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其大型零售业态主要有综合百货超市(GMS)、食品超市(SM)及购物中心三种。近两年,永旺超市深圳新洲店、深圳新城市广场店等多家老店结业。从全国范围看,永旺超市在北京、广州、武汉也陆续有门店关闭。
2025年1月28日,永旺发布的盈利预警显示,公司初步估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亏损额为3.4亿港元至3.8亿港元。公司认为亏损增加原因包括:本地居民出境旅游及消费增加,访港内地游客消费模式转变,影响店铺顾客人流;期内港元利率仍居高不下,影响香港的长期资金市场及房地产市场,亦抑制本地消费者的消费意欲等。
亏损连连、不断关店的永旺,也在探索更多可能性。公司在2024年中期报告中指出,将在香港发挥集团的规模和供应链优势,进一步提升自家品牌销售;调整店铺营运网络,强化多个高利润小型专门店业务等。在内地业务方面,预计2024年下半年将完成1家店铺的升级改装工程,并在大湾区开设2家超级市场。
2月19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永旺在20世纪90年代凭借境外资金涌入以及中国尚未完全健全供应链的契机,依托日资品牌调性、精选货品和全球采购供应链体系,构建起了品牌、规模和粉丝优势。
“然而自2010年起,中国零售行业竞争加剧,进入高度内卷阶段。此时吉之岛改名为永旺,逐渐失去原有品牌优势,其门店数量少、面积小,只能实行多品类产品矩阵策略,无法达成全品类寡头式或一站式的经营模式,这成为其没落的一大主因。”
朱丹蓬表示:“2018年后,中国本土零售(行业)蒸蒸日上,各地涌现出特色连锁零售体系。我在2010年就曾预测中国零售行业将呈现两头尖中间空的趋势,即便利店和大型零售巨头占据优势,像永旺这类卡在中间、缺乏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和粉丝效应的商超,其没落是必然的。”
(声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刘勇:“强制配储”时代终结,各地不能再“一窝蜂”地上产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航空发动机高空台建设要注意合理分工,加快将新能源产品试验纳入
4天赚了20万元,有人已赚到第一桶金!还有义乌老板开始用DeepSeek跨国赚钱了:只需说“12345”……
马斯克投的电动飞行汽车试飞成功 200多万元一辆 没有外露螺旋桨 预计年底能交货
马斯克投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垂直起降,无外露螺旋桨,水平飞行可达177公里!217万元一辆,已有3300个订单
500万起投!宇树科技老股转让遭“疯抢”,几乎高于十倍的投资回报率可能,宇树下轮估值或翻倍至200亿元